2008, 39(9):1-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在双区喷雾卷吸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皱折火焰面分形理论的双燃料发动机准维模型,来描述双燃料发动机气缸内的湍流燃烧、火焰传播速度等燃烧现象以及排放性能,其中包括滞燃期子模型、喷雾卷吸子模型、燃烧和火焰传播子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一台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预测双燃料发动机的Nox排放特性。预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供油提前角提前,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Nox排放量增加;相同工况下引燃柴油量减小时,Nox排放量减小。
2008, 39(9):6-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在一台四缸柴油机上进行了二甲醚(DME)与柴油混合燃烧试验。在燃料供给系统中附加二甲醚燃料预混合供给系统,二甲醚通过混合器与空气预混合后随空气进入气缸,柴油由原燃油系统供给。研究结果表明:柴油与二甲醚混合燃烧时,随着二甲醚量的增加,燃烧始点提前,二甲醚早燃现象明显,导致发动机工作粗暴,燃烧性能恶化;在二甲醚中加入30%以上的着火抑制剂(LPG),可以有效推迟着火时间,控制燃烧始点。
2008, 39(9):15-1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8.9.080904
摘要:以DL190—12型柴油机为样机,设计了EGR电子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包括控制单元、数据采集信号处理电路、执行机构驱动电路和显示电路。控制软件采取模块化设计方法。发动机台架实验表明DL190—12型柴油机匹配EGR电子控制系统后,掺烧15%乙醇的Nox排放量比原柴油机下降
2008, 39(9):20-2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在主单片机80C196KC的控制下,应用HIP9011爆震信号处理专用芯片和ATmega16L微处理器,实现了对基于机体振动法的非共振型压电式爆震传感器输出的汽油机爆震信号的处理,研究了基于HIP9011的汽油机爆震判别方法,设计了爆震判定程序,研究证明采用HIP9011芯片对爆震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对爆震进行控制是可行的,能够满足现代汽油机点火和发动机管理系统对爆震检测的要求。
2008, 39(9):24-2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针对空气悬架控制中的问题,采用Fuzzy—PID复合控制技术,即把模糊推理运用于PID参数的整定,对半主动空气悬架加以研究。设计了Fuzzy—PID控制器,用于半主动空气悬架1/4车辆模型控制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拟和台架试验。仿真模型中借助S函数和Fuzzy Inference System Toolbox构建Fuzzy—PID模块,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仿真比较,该控制策略下的半主动空气悬架能降低簧上质量加速度和悬架动行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使车辆平顺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台架试验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2008, 39(9):30-3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针对五轴重型汽车低速机动性差、高速稳定性不好的问题,建立了五轴汽车全轮转向的二自由度模型和运动微分方程,采用零质心侧偏角的控制策略,推导了各轴的转角比例系数及相关的状态空间矩阵及传递函数,对全轮转向、前两轴转向、第一轴转向3种转向模式下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五轴重型汽车采用全轮转向有利于提高低速转向时的机动性和高速转向时的稳定性。
2008, 39(9):35-3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8.9.080908
摘要: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台架测试需要模拟ABS工作所需的运行工况,研究了ABS制动工况台架测试模拟方法,设计了工况模拟及设定的人机界面,根据不同路况和不同车速下的实际制动工况轮速曲线,构造出ABS台架测试所需的轮速模拟工况。通过轮速信号再现装置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齿圈旋转以生成设定的轮速信号,为ABS在各种工况下的台架模拟测试提供了必要的运行环境。ABS台架测试系统的运行表明,再现的轮速信号适用于ABS台架测试,所生成的模拟工况满足ABS台架性能测试和强化试验的要求。
2008, 39(9):38-4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8.9.080909
摘要:建立了等比式多段金属带复合无级传动正反相位工作时的效率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系统效率与金属带CVT传动比、传递转矩及输入转速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等比式多段金属带复合无级传动无论处于正相位还是反相位工况,系统传递的效率随金属带传动比、传递转矩以及输入转速的增加而增加,且都要明显高于金属带CVT传动的效率;系统扩大了金属带无级传动的速比范围,提高了传递的功率,因此该传动系统能够应用于大功率车辆传动中。
2008, 39(9):43-4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当今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短缺、耕地退化和人口膨胀的巨大挑战,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南北美洲、澳洲国家的主流耕作方法,欧、亚、非洲国家也在应用推广。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农艺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相对较晚。1991年以来,研究了大批轻型以及驱动型免耕播种机具,通过农艺农机结合的田间试验形成了一批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为示范推广奠定了基础。
2008, 39(9):49-5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研究了清田整地联合作业机齿形刮板式残膜、残茬及土壤输送装置的结构原理,分析计算刮板组工作行程的阻力、功耗和动能。以刮板组工作行程的功耗、动能消耗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优化计算结果为刮板宽度890mm,高度260mm,间距500mm,工作速度2.5m/s,工作角度33°。通过试验表明优化设计结果合理,并确定了第1排刮板齿尖与起膜铲刃口的最佳距离为
2008, 39(9):52-5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为分析水斗式水轮机转轮断裂失效原因,应用UG软件对转轮和喷嘴建立三维造型,并利用ANSYS软件对运行的单个斗叶进行应力分析,确定了斗叶的应力分布,得到最高应力值点在刃口处,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水斗式水轮机转轮和喷嘴的自振频率和振形图,为多喷嘴水斗式水轮机转轮水斗的强度设计和喷嘴的振动研究提供了依据。
2008, 39(9):56-5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翅碱蓬含水率高,籽粒微小,机械化收获时脱粒和清选比较困难。通过试验分析,确定了脱粒部件的滚筒齿形,进口端采用钉齿,中段采用钉齿—弧形齿组合式,排草段采用钉齿—排草板组合式;滚筒长度不小于1100mm;滚筒转速为800r/min;轴流风机转速为400~450r/min。通过清选装置的台架试验,得到机构尺寸为1200mm×1000mm(长×宽)的球式振动筛。
2008, 39(9):60-6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8.9.080914
摘要:通过设置导禾器和叠加式驱动机构,将双动刀往复式切割器应用于全喂入稻麦联合收获机。建立了双动刀切割器与驱动机构的参数计算式,应用Matlab软件对切割图进行了数值分析,对单、双动刀切割器进行幅频对比测定。结果表明,叠加式驱动机构可缩小驱动机构外伸宽度,不影响全喂入联合收获机开道作业,导禾器可解决无护刃器切割器的导禾和横向切割支承问题。双动刀切割器的绝对速度是单动刀等行程的2倍,平均切割速度可达1.58m/s,且切割器惯性力相互平衡;应用双动刀切割器可提高全喂入联合收获的作业效率并降低由振动引起的故障。
2008, 39(9):64-67.
摘要:在建立超声悬浮机构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悬浮机构的固有频率。应用有限元谐响应分析理论和技术,分别计算了平板式和聚焦式谐振腔的声压分布及声场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激励条件下,聚焦式超声悬浮的声压较大,表明聚焦式超声悬浮能有效提高悬浮系统的悬浮性能;同时分析了聚焦式超声悬浮系统不同长度谐振腔下的声压分布和声场特性,通过自行研制的超声悬浮系统,进行了相应的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2008, 39(9):68-7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分析得知:山核桃外蒲壳的无机成分中含有较高的钾元素,湿消化法和干消化法处理壳粉所得的结果基本一致。以山核桃外蒲壳为原料,采用热处理法制取碳酸钾,对灰化温度、灰化时间、材料粒度3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分别以灰化率、钾得率和碳酸钾含量为考察指标,并通过热值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灰化温度600℃,灰化时间6h,材料粒度5~10mm,钾得率约30%;进一步的煅烧条件正交试验表明:纯化后的粗碱煅烧温度600℃,煅烧时间0.5h,制备的碳酸钾产品纯度高达
2008, 39(9):73-7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制备Zr改性的固体超强酸S2O2-8—TiO2/Fe3O4作为脂肪酸甲酯的合成催化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该催化剂催化合成脂肪酸甲酯的催化特性。试验表明:甲醇脂肪酸液料比3mL/g,催化剂投入量12%,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6h的条件下,酯化率达到94%,产品得率90%,且催化剂回收再次利用效果较好。
2008, 39(9):79-8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在双液相系统中,研究植物甾醇生物降解制备雄烯二酮(AD)的工艺,并考察底物投料量以及添加表面活性剂、羟化酶抑制剂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葵花油是分枝杆菌降解甾醇生成AD的最佳有机溶剂,底物投料量以及羟化酶抑制剂对转化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葵花油/水系统最优转化条件:油相浓度为20%,底物投料量为0.4%,添加剂为0.005%氯化汞,此工艺条件下,AD转化
2008, 39(9):83-86.
摘要:以商品乙酰胆碱酯酶(来自家蝇)和自制的鸡肝乙酰胆碱酯酶、鲤鱼脑乙酰胆碱酯酶为研究对象,比较3种不同浓度的有机磷农药(氧乐果、敌百虫和敌敌畏)对这3种酶的酶活抑制率。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家蝇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最高;对鸡肝和鲤鱼脑乙酰胆碱酯酶的酶活抑制率比家蝇低; 3种乙酰胆碱酯酶对氧乐果都不敏感。在检测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用鲤鱼脑酶作为敌敌畏的快速检测用酶,用鸡肝酶作为氧乐果的快速检测用酶。家蝇AChE是快速检测敌百虫的敏感酶。
2008, 39(9):87-9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植物花瓣造型方法。其初始模型是一个矩形平面,通过多种变形函数改变平面的边界,利用法向量的多个干扰函数确定植物花瓣的几何形状。采用基本函数的组合建立花瓣的颜色模拟模型。此方法建模速度快,特别适用于创建花朵的生长模型。通过3种花朵的模拟结果,表明其仿真效果较好。
2008, 39(9):92-9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通过测试水稻白背飞虱主害代期间的冠层高光谱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冠层反射光谱与白背飞虱百株虫量进行相关分析,确定了近红外波段779nm、1685nm及可见光波段558nm为白背飞虱虫害的3个敏感波段;并基于这些敏感波段及由它们组成的比值植被指数(RV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I),建立了检测白背飞虱虫量的5种单变量线性函数模型。分析表明,5种模型方程在α=0.01条件下极显著相关,而且利用敏感波段建模时,779nm处的光谱反射率建立的模型为最优,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921;利用植被指数建模时,RVI建立的模型为最优,预测相关系数达到
2008, 39(9):96-9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利用ASD光谱仪在室内分别测量了水稻、稗草在350~2500nm波段内的反射率。以各波长点处的反射率与绿色反射峰处(555 nm)的反射率的比值为变量,运用SAS统计软件的STEPDISC过程筛选能够区分作物和杂草的变量;判别模型中加入筛选得到的变量,利用DISCRIM过程进行判别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4个波长点比率395/555、535/555、705/555和1105/555可有效地从水稻中识别出稗草,其识别率为100%。红边内波长点705nm处的反射率与555nm处反射率的比值对模型贡献最大。
2008, 39(9):100-10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根据甘蔗苗期赤腐病和环斑病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甘蔗病害图像分割方法。首先利用颜色特征2G—R—B和2R—G—B提取出病斑和土壤等非绿色植物类。然后采用面积阈值分割法排除部分土壤等非绿色植物类连通区域。最后利用链码计算剩下的病斑和土壤等非绿色植物类连通区域的形状特征,根据区域的宽度、矩形度和圆度分离出病害病斑。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取出赤腐病和环斑病病斑,对环斑病图像分割正确率达93%,对赤腐病图像分割正确率达
2008, 39(9):104-10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采用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蝗虫(以粤北腹露蝗为例)自动识别和计数方法,计算新型超低空蝗灾预警系统自动采集视频中的蝗虫数量。根据灰褐色蝗虫与以绿色叶片为主的栖息地之间的颜色差异,利用基于色度空间的图像分割方法从蝗虫栖息地中分割蝗虫区域,然后利用蝗虫区域面积和分散度提取单个存在的蝗虫,根据群居蝗虫个体大小基本一致的特性,由单个蝗虫的平均面积计算蝗虫数量。试验结果表明:蝗虫区域的识别计数精度大于
2008, 39(9):108-11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将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粮虫图像识别中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参数C和g的优化,并与网格搜索法优化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参数优化速度提高了3.91倍,分类器的识别率提高了5.56%。应用SAA—SVM分类器对粮仓中危害严重的9类粮虫进行了自动分类,识别率达到95.56%,证实了基于SAA—SVM的分类器对粮虫进行自动分类是可行的。
2008, 39(9):112-11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为实现5自由度关节式组培苗移植机器人快速从培养瓶中取出组培苗而不与苗瓶产生碰撞,针对运苗和取苗作业过程对手爪运动路径和速度的要求,提出了分别在关节空间中采用5次多项式插值和直角坐标空间中采用沿空间直线运动的方式规划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建立了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实际工作过程,对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规划的轨迹平滑连续,无抖动和停顿,能够保证机器人正常工作。实际运行情况表明,组培苗移植机器人基本上能按照规划的轨迹运行,平均位置偏差小于0.5mm,满足移苗作业的精度要求。
2008, 39(9):118-12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沼气机热泵空调是以农用沼气并辅少量电力作为能源输入,向室内提供冷量或者热量的系统。建立了换热器数学模型、喷水室数学模型、一次回风式空调数学模型,并且定义了评价沼气机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一次能源利用率。通过模型求解,比较了沼气机热泵空调和普通电动热泵空调的能耗情况。结果显示:制冷工况下,沼气机热泵复合式空调系统利用系统余热来实现空气的再热,可达到消除室内余热余湿的目的。系统总的一次能耗最大节能75%。制热工况下,首先通过换热器进行预热,然后通过喷系统热水,进行热湿处理。系统总的一次能耗最大节能71%。沼气机热泵增加了湿处理功能,扩大了沼气机热泵的应用范围。
2008, 39(9):122-12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以优化可配置产品的绿色性能为目标,在产品族功能结构映射的基础上,将环境性能纳入产品配置设计的考虑范畴,给出了一种面向绿色设计的产品优化配置方法。从拆卸性能、回收性能、使用寿命以及环境影响4个方面对产品族内部结构单元的绿色性能进行量化分析。在对量化结果进行规范化处理的基础上,以可配置产品的绿色性能最优为目标,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求解算法。以某立式铣床主轴箱的配置设计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2008, 39(9):129-13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8.9.080929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离散变量灵敏度分析的高维多目标稳健性设计方法,建立了基于灵敏度分析产生附加目标函数的2种高维多目标稳健优化设计模型,应用灰色绝对关联度求解。该模型与方法能合理地处理优化设计中混合离散变量的取值问题,引入了混沌移民算子对基本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开发了混合离散变量优化的灰色复合遗传算法程序GSCHGA。工程设计实例表明,该算法对优化设计问题无特殊要求,具有较好的普适性,而且程序运行可靠,全局收敛能力强。
2008, 39(9):134-13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8.9.080930
摘要:在分析粒子群优化原理基础上,引入模拟退火机制以一定的概率对部分粒子的速度及位置执行更新操作,建立了粒子群惯性量权重因子及学习因子的模糊逻辑控制器以实现粒子群参数的自适应调整,从而提高优化算法的收敛速度及获得全局解的能力。通过运用常规优化方法、遗传算法及参数自适应调整的粒子群优化方法对起重机结构主梁截面优化设计对比可知:采用粒子群参数调整的优化方法具有自适应能力强、计算效率高及优化设计精度高等优点。
2008, 39(9):138-14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以赤子爱胜蚓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运动特性,制备了头部静息态、舒张态、收缩态及体部静息态、舒张态、收缩态6种体表试样;利用微粘附力测试系统,对蚯蚓体表试样和钢试样进行土壤粘附力和滑动阻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蚯蚓体表试样的减粘降阻效果由大到小依次是收缩态、静息态、舒张态;而且,头部减粘降阻效果比体部明显;在试验条件下,头部收缩态的土壤粘附力和滑动阻力分别为钢试样的25%和61%,而体部收缩态的土壤粘附力和滑动阻力分别为钢试样的
2008, 39(9):144-14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根据并联机器人机构综合理论,设计了一种能实现重载情况下空间转动的三自由度并联微调机构,由运动平台、固定平台、驱动支链及从动支链组成,具有平衡稳定、承载能力强、位置精度高的特点。通过对该机构的运动学研究,求出其运动学位置逆解、正解及速度解。借助Matlab软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并提供了该并联机构在盾构管片拼装机上的应用实例,证明该并联机构可实现重载情况下空间微调精确定位。
2008, 39(9):149-15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设计了三自由度微小孔超声振动钻削并联机床,该机床由超声振动钻削主轴、三维纯平移并联机构及相应的控制设备组成。其中超声振动钻削主轴可以在钻头高速旋转的同时产生超声轴向振动。三维纯平移并联机构由3条支链及固定平台、动平台组成,其竖直方向的平移作为钻头工作的进给,水平方向相互正交的两个平移作为钻削时孔的定位,工件一次装夹就能进行多孔钻削。
2008, 39(9):153-15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针对机器人标定过程中误差建模与参数识别方法的繁琐问题,提出通过考虑参数误差的运动学模型直接建立基于相对距离误差的参数误差方程组,并采用混合遗传算法求解方程组的新方法,使得参数误差识别简单易行。算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采用不同的测量数据(完整的距离信息或非完整的距离信息) 进行参数误差识别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只要获得足够多的测量数据,就可以识别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误差,这为机器人标定时采用一些非完整的距离测量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
2008, 39(9):158-160.
摘要:为提高束流加工效率,需对切割路径进行优化。切割路径优化与一般的旅行商问题(TSP)不同,需要保证每个轮廓中的各个点在优化后顺序连接。采用增加节点的方法把切割路径优化问题变换为经典旅行商问题,简化问题的求解。运用遗传算法求解简化后的旅行商问题,再把优化解变换为切割路径优化问题的解,用于指导束流加工中的路径规划。试验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2008, 39(9):161-16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8.9.080936
摘要:通过分析弧齿锥齿轮大轮齿顶倒角加工原理,推导了弧齿锥齿轮大轮齿顶倒角刀具轨迹模型,基于VERICUT虚拟加工软件平台,建立了弧齿锥齿轮齿顶倒角NC机床模型及弧齿锥齿轮齿顶倒角虚拟加工模型。对一具体的弧齿锥齿轮进行了刀具轨迹计算,并在VERICUT环境下进行了虚拟加工,测量结果表明弧齿锥齿轮大轮齿顶倒角虚拟加工模型满足设计要求。
2008, 39(9):166-16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使用3参数Barlat-Lian屈服准则,通过Dynaform软件模拟铝合金覆盖件保护梁的拉深成形,获得拉深筋截面凸筋圆角半径、拉深筋的高度与最大等效应力、最大变薄率之间的关系数据;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处理数据,分别建立拉深筋的凸筋截面尺寸与最大等效应力、最大变薄率的目标函数数学模型。通过加权将多目标函数优化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数学模型,优化求出凸筋截面尺寸的优化解。模拟验证覆盖件的成形,获得了满足设计要求的结果。
2008, 39(9):170-17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对拼焊板盒形件设计了4种不同位置的曲线焊缝,应用动力显式模拟软件模拟了差厚拼焊板盒形件的成形过程,研究了曲线焊缝的4种不同布置方式对差厚拼焊板盒形件成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位置的曲线焊缝对拼焊板盒形件的焊缝移动影响差异较大,对焊缝连接区域变形程度的影响不同。实冲试验验证了法兰上的焊缝移动,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吻合较好。
2008, 39(9):174-17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以弹性力学理论、滚动轴承动力学和沟道控制理论为基础,计算了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内圈外径在离心力作用下的径向位移,给出了计及内圈径向位移、过盈配合量和预紧力影响时,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角的计算方法。对7012/CD轴承的计算结果表明:当轴承转速较高时,受内圈径向位移的影响,随转速的继续增加内接触角不升反降,外接触角的减小也趋缓;轴向预紧力对轴承接触角随转速的变化有抑制作用;过盈配合量对接触角随转速的变化没有影响。
2008, 39(9):179-18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从强度安全性和轻量化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了概率密度函数联合积分法与功能密度函数积分法,整理并推导了汽车后桥的非保守模糊可靠度计算公式,即应力、强度及构件的几何尺寸等参数都为正态分布,隶属函数为k次抛物线分布时的模糊可靠度计算公式;通过VB编程实现汽车后桥非保守模糊可靠度设计数值解的计算,根据输入的原始数据、原函数与积分区间的特点进行积分变换,然后利用中点公式积分法与龙贝格求积法进行积分计算。程序可直接应用于设计计算中,以提高汽车后桥的设计水平。
2008, 39(9):183-186.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以主轴电动机电流为监测对象研究微孔钻削的在线监测。以50支直径为0.5 mm的高速钢麻花钻为样本,在数控高速精密微孔钻床上,对钻削H62黄铜时微钻头折断的主轴电动机电流对应的电压极限值进行了检测,经过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得出了主轴电动机电流对应的电压极限值服从三参数威布尔分布的结论,并建立了基于可靠性的主轴电动机电流对应的电压监测阈值的确定方法。选取不同可靠度水平进行了在线监测实验,并与普通钻削比较。当选取可靠度水平为0.99时,在钻头利用率相同的情况下,钻头的折断率由
2008, 39(9):187-19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结合悬臂梁在脉冲激励下的实测加速度响应记录,将Hilbert-Huang变换(HHT)方法应用于悬臂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中。利用HHT方法识别悬臂梁结构的各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并将结果与悬臂梁结构的固有频率理论值、功率谱法得到的各阶固有频率值,以及分别用半功率带宽法、频率细化法、时域衰减法得到的各阶阻尼比进行比较。对比表明HHT方法有很好的识别效果。同时发现了HHT提取模态不完整,以及会出现“虚假模态”的问题。
2008, 39(9):192-19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8.9.080943
摘要:开发了一种基于双主从结构的温室群测控系统。该系统是一个集管理与测控为一体的集散测控系统,软硬件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增加了系统的实用性和灵活性。系统以W77E58单片机作为主从工作模式的核心,实现了对温室参数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土壤含水率4个主要参数的测控以及CO浓度的报警,并实现了PC机对温室群的统一管理。系统PC机软件采用组态王6.51开发,单片机软件采用
2008, 39(9):196-19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对链夹式移栽机喂苗、送苗、栽植过程中影响栽植作业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秧苗运动轨迹方程以及开沟器、镇压覆土轮与栽植点相互位置关系的约束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栽植作业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传动仿行轮滑移率,秧苗在秧夹内的夹持状态,土壤特性,开沟器、镇压覆土轮与栽植点的相互位置。
2008, 39(9):199-20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设计开发了GFB—1型水果自动计量装箱设备。阐述了其结构组成、设计方案、工作特点和参数。采用大、小两通道喂料,对应大、小翻转料槽,实现快速给料与精确给料。左、右2个包装箱并排进行交替计量称重。采用PLC控制,称量传感器测得的信号反馈到PLC,分别控制大、小翻转料槽电动机动作,对左、右位箱进行供料转换,实现连续计量装箱。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率4~6箱/min(相当于1~2 t/h),每箱的最大误差为160 g,平均误差为20 g,
2008, 39(9):203-206.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为了提高车用发动机运行过程经济性,采用编写的通信类在Visual C++中开发了串行通信程序,并与ODBC技术相结合,开发了车用发动机热工状况在线监测系统,动态显示测点的温度、压力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实现车用发动机热工状况主要特征参数的采集、查询、异常报警、历史趋势图和热效率显示。
2008, 39(9):207-210.
摘要:通过分析影响壳体旋压工艺变形力的主要因素,得到了确定旋压工艺力的基本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测试装置,测出旋压过程中3个方向的分力Px、Py、Pz值,并由旋压的不同工艺参数得出了相应的力—行程曲线。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归纳出了单工序、多工序及锥形壳体旋压等情况下各分力的计算式及扭矩、功率的计算方法,运用该方法对厚度为2 mm的铝合金和20钢板材进行实验检测及计算,所得结果误差均在10%以内,平均误差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德胜门外北沙滩1号6信箱
邮编:100083 传真:64867367
电话:64882610 E-mail:njxb@caams.org.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农业机械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