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8(12):1-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机构运动副间隙对系统动力学响应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将转向机构运动副间隙引入汽车摆振系统动力学分析。基于非线性系统动力学,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考虑转向机构运动副间隙的六自由度摆振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讨论了车速对前轮摆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车速范围内前轮会发生自激摆振,这与实际情况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2007, 38(12):5-10.
摘要:以柴油机曲轴-轴承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计入主轴颈倾斜时弹性曲轴-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摩擦学耦合分析模型;采用ADAMS和Matlab联合仿真,在额定工况下进行了弹性曲轴动力学和主轴承摩擦学耦合分析;着重分析了计入曲轴主轴颈倾斜时,主轴承摩擦学行为和曲轴动力学响应之间的相互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计入曲轴主轴颈倾斜,主轴承最小油膜厚度大幅度下降,最大油膜压力大幅度升高,曲轴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以及响应也发生变化。
2007, 38(12):11-1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提出一种可用于车辆紧急制动仿真的动态轮胎模型——LuGre轮胎模型。该动态模型不仅具有与经典稳态模型(如魔术公式)相似的稳态特性,可以方便地通过试验数据进行参数拟合和在线整定,而且能够精确捕捉汽车紧急制动过程中的瞬态特性,又由于采用微分方程形式来描述,更有利于开发高性能的电子制动控制系统来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得到了LuGre轮胎模型的基本特性,并分析了其在车辆紧急制动仿真中的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2007, 38(12):16-1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应用有限元分析了汽车减振器橡胶支撑件的弹性特性, 在此基础上,应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橡胶支撑件的刚度、阻尼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车身共振区,橡胶件对地板加速度功率谱影响较小,但在4~13 Hz中频区,即人体比较敏感的范围内,橡胶件可以使地板加速度功率谱峰值减小6.5%~25.4%,因此悬架橡胶件对汽车行驶平顺性有明显的改善。此外,还得出对于刚度较大的橡胶件应选取较小阻尼,对于较软的橡胶件,可以忽略阻尼影响的结论。
2007, 38(12):20-2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以某重型车车架为例,建立了以壳单元为基础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和以路面谱为输入的随机振动分析,通过车辆行驶在特征路面的动态电测实验验证分析计算结果,了解了该车架动力特性。
2007, 38(12):24-2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针对某专用汽车分动箱上应急泵螺栓断裂问题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先对分动箱进行单独的模态试验,得到其相应的模态参数,然后对工作状态的分动箱进行路试试验,根据得到的传递函数进行振动分析。为了防止模态试验中模态遗漏和虚假模态的出现,在分动箱模态试验时,将得到的试验模态振型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振型作相关性分析,提取出真实的模态参数。通过试验模态分析,找到了螺栓断裂的原因,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办法。
2007, 38(12):28-3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提出了一种含有两个参数的轮胎纵向力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利用基于模式搜索的最小二乘法对轮胎的纵向刚度和滚动半径进行了动态估计。仿真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将该算法应用于车辆的实际试验数据,结果证明轮胎的压力与轮胎纵向刚度近似成反比。
2007, 38(12):32-3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汽车车外噪声信号是非平稳信号,快速、准确地对其声源加以识别比较困难。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非平稳信号的声源识别方法,利用二进正交小波包将信号无冗余、无疏漏、正交地分解到独立频带内,对车外噪声各声源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并应用多维线性方程组求解方法得到各声源对标准测点处噪声的贡献度。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揭示噪声信号在时频空间能量的细微变化,定量给出各声源贡献度。
2007, 38(12):36-40.
摘要:分析了发动机缓速器工作循环中,每个冲程增加制动功率的方法以及对整个工作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几种增加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方法,推导出发动机缓速器制动功率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缓速器的配气方案,使进气、压缩、减压释放在一次活塞往复运动中完成,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缓速器的制动能力;给出了发动机制动效率的概念,以评价不同发动机制动方式对发动机最大制动能力的利用水平。
2007, 38(12):41-4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针对汽车动力控制系统中实时控制信息通信的高性能需求,提出了基于TTCAN协议的均匀装载(AL)调度算法来解决时间触发调度问题,分析了AL方法的调度策略,应用基于TTCAN协议的AL 调度算法和基于CAN协议的RM算法对汽车控制系统信息分别进行了网络调度设计。通过对实时性、周期抖动和总线使用率等网络性能指标的分析和对比,证实了新TTCAN方案比传统CAN方案具有更好的性能。
2007, 38(12):45-4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12.071211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湍流模型在水翼绕流数值模拟中的适用性,采用3种双方程湍流模型,对某二维水翼在高雷诺数(Re=7.0×105)下的无空化绕流进行了定常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标准k-ε模、RGN k-ε模型以及Realizable k-ε模型结合不同近壁区处理方式所得模拟结果的差异。通过SIMPLEC算法实现速度、压力的分离求解,离散差分格式具有二阶精度。结果表明,Realizable k-ε 湍流模型结合增强型壁面函数法所得翼型绕流速度分布与实测值最为接近。
2007, 38(12):49-5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在对所选取的3种代表性锯齿型迷宫式滴头流道参数进行精确测定的基础上,利用圆管紊流理论和CFD流场模拟软件对锯齿形迷宫流道的消能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滑圆管紊流理论不足以解释锯齿型迷宫流道的消能机理;压力沿流道长度方向呈线性递减,各消能尖角单元压力损失相等,符合线性叠加规律;摩阻系数随着压力增加而降低,并很快稳定在一定数值上;在中、高压区滴头流道内部流动为紊流,在低压区可能存在从层流到紊流或者光滑紊流到全紊流的流态转捩行为。
2007, 38(12):58-6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针对航空静电喷雾装置采用的双喷嘴静电喷头进行了结构设计,从理论上分析了双喷嘴环状电极诱导的空间电场对雾滴粒径及荷电效果的影响。建立了泵-喷头-粒径分析-荷质比测量系统,对双喷嘴静电喷头的喷雾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表明,当充电电压为10 kV时静电喷雾可以产生分布均匀、平均体积中径为81.8 μm的小雾滴,并可获得2.65 mC/kg的最大荷质比。
2007, 38(12):62-6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阐述了环形电极电场中液滴的荷电雾化过程及破碎机理,并通过改变电压、极距、电极针数和电极直径等参数进行荷电雾化试验研究,揭示液滴荷电及雾化特性与诸影响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雾滴数量中径随着电极针数的增加、极距的增大、电极直径的减小而减小。当未加荷电电压时,雾滴扩散比RD为0.662,雾滴粒径较大、粒谱较宽;当荷电电压增大到20 kV时,雾化液滴的数量分布曲线与体积分布曲线基本接近,雾滴粒径变小、粒谱变窄,雾滴扩散比达到0.813,雾滴分布均匀度明显提高。
2007, 38(12):66-6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运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从喷雾宽度、雾滴的粒径和速度分布方面对农用高压静电喷雾场进行了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与非荷电时相比,静电喷雾能使平均粒径下降,但在起始充电电压时粒径分布的均匀性和速度分布的对称性均不理想。在30 kV电压以内,从低压到高压,平均粒径和速度均有所增加,而分布状况却不断改善,对于具体的静电喷 雾施药场合应采取相应的取舍。当充电电压达到40 kV时,雾滴在植株界面上易于粘附,同时也具有较优良的综合技术性能。
2007, 38(12):70-7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12.071217
摘要: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建立了雾量分布模型,研究了雾量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喷杆方向沉积变异系数在两喷头之间出现最低,而在两喷头正下方出现极高值;行驶方向的沉积变异系数沿着一定规律周期性变化,其周期与占空比相关;在相同压力的情况下,同一喷头的行驶方向及喷杆方向沉积变异系数的峰值均随着车速的提高而上升,随占空比的上升而下降;在研究范围内(40~60 cm),变异系数的峰值随喷头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若车速和占空比均相同,110°扇形喷头的雾量分布较80°扇形喷头在时空方向上都更加均匀。
2007, 38(12):74-7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为提高插秧机作业效率和质量,对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分插机构的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机构运动数学模型,对该机构进行了位移和速度分析,求出了机构参数对分插机构秧爪的绝对运动轨迹和速度的影响规律,为采用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分插机构的高速插秧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7, 38(12):78-80.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阐述了玉米联合收获机排杂装置的构造及工作原理。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分析排杂辊单元结构形式、排杂辊线速度、压送器线速度及压送器与排杂辊间距对排杂装置性能指标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工作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排杂辊的结构形式对排杂装置的性能指标影响显著。通过试验结果分析,确定出最佳优化方案:排杂辊结构为a型,排杂辊线速度为1.90 m/s,压送器线速度为2.5 m/s,压送器与排杂辊间距为30 mm。提出了对排杂辊结构形式的改进建议。
2007, 38(12):81-8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分析了玉米秸秆特性和揉搓机理,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开发了锥辊式玉米秸秆揉搓装置。该装置主要由集料斗、锥辊、花键轴及斜齿轮等组成,与锤片式玉米秸秆揉搓装置相比,其结构有所简化。简述了揉搓纹杆的成形原理,给出了揉搓纹杆的平面曲线方程。对玉米秸秆揉搓过程中秸秆空间运动规律及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玉米秸秆揉搓过程的空间几何模型。通过对秸秆运动过程仿真实现算法的设计,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虚拟试验,进一步优化了样机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经样机试制与试验,对其作业性能进行了测试,证明了其工作有效性。
2007, 38(12):85-8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针对全喂入联合收获机田间试验费时、费工,诸多参数无法调整,数据获取困难、精度不高,可重复性较差等问题,设计了轴流式脱粒-清选室内试验台。机械系统采用可组合的模块化结构,工作部件更换和运动参数调整方便,设计了分析脱出物、清选后籽粒的空间分布的接粮箱。以PLC作为硬件控制系统的核心,采用虚拟仪器技术构建的测控软件系统,可方便实现对工作部件的转速、振幅、频率、扭矩、功率等参数进行实时采集、显示、处理与分析,为轴流式脱粒-清选装置的设计提供试验依据。
2007, 38(12):89-9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以立式复合圆盘排种器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作业参数对其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试验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与专业软件,采用多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得出了合格指数、漏播指数及株距变异系数等指标与试验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试验表明:株距在性能指标回归模型中贡献率最大,是影响性能指标的重要因素;作业速度、株距及种盘直径三因素中任意两种有利水平组合可以弥补另外一因素的不利水平区间,通过调整或配套因素的水平组合可适应不同的作业项目及相关指标要求。
2007, 38(12):93-96.
摘要:通过对立式多层水平圆振动干燥机机体的动力学分析和物料颗粒的运动学分析,推导出干燥机结构参数和物料运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料颗粒在扭转方向的位移与挂板间距呈线性递增的关系,此位移随激振电动机安装角度的增大而增大;物料颗粒在干燥机内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随激振电动机安装角度的增大而减少。通过实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胡永光 , 李萍萍 , 戴青玲 , 张西良 , 田中 一久 , 崔桂玲
2007, 38(12):97-9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早春倒春寒气候条件下,茶树遭受严重的晚霜冻害,造成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在分析倒春寒逆温气象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将近地上方高温空气与近地低温空气混合,实现防霜的作用机理;总体设计了以轴流风扇为核心部件的高架风扇防霜系统;对系统作用区域的风速分布特征、温度分布和温升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套功率3 kW的风扇防霜系统有效覆盖面积大于1 000 m2,在外界气温-4℃的霜冻条件下,可提高冠层温度4℃,能够有效预防消除茶园晚霜冻害。
2007, 38(12):100-10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12.071225
摘要:研究了翠冠梨冷藏后用1-MCP处理对果实货架期主要生理及品质指标的影响。梨果实在2℃冷藏40 d后,在20℃下分别用体积比0.5和1.0 μL/L的1-MCP处理24 h, 然后在20℃下货架贮藏12 d。结果表明,体积比1.0 μL/L的1-MCP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产生,抑制果实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延缓果实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抑制果心褐变的发生,从而保持果实品质,延长货架期。体积比0.5 μL/L的1-MCP处理对果实货架期主要生理和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 冷藏后用1-MCP处理梨果实对货架期保鲜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007, 38(12):105-10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对玉米磷酸酯淀粉基可食膜液进行超声波处理,并对所成膜的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透氧率及膜表面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使膜的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及阻氧性能提高,膜面均一性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在试验范围内,当超声波功率为80 W时,对膜液处理50 min,膜的性能较佳:抗拉强度为25.53 MPa,断裂伸长率为29.07
2007, 38(12):109-11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简述了超声波强化逆流提取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以水为溶媒,菊花为原料,进行了菊花有效成分的提取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水溶出物和菊花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L9(34) 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强化逆流提取机提取菊花有效成分最佳参数为:液料比20 mL/g、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0 min,所得提取物和总黄酮得率分别为
2007, 38(12):113-11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分析了经过简单处理的土壤样本光谱特性,将正交信号校正与偏最小二乘算法回归相结合,建立了土壤光谱特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正交信号校正可以消除噪声信息对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的影响,预测样本的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893、标准偏差为0.051%、预测标准差为0.050%;而不采用正交信号校正建立定量分析模型的对应参数分别为
2007, 38(12):116-11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选用9918小麦品种,利用Matlab图像处理技术,对小麦穗头图像的纹理特征与产量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穗头图片各纹理特征参数值(灰度均值、方差、平滑度、三阶矩、一致性、熵)与穗头产量均呈显著相关;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穗头图像纹理-产量数学模型,在置信度为95%时,复相关系数为0.980 7;对于产量大于、等于1.06 g的本品种穗头,用建立的模型测穗头产量,精度达15%以上的样本占
2007, 38(12):120-12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针对杂草与小麦叶子交叠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利用改进的多层同质性分割算法,并综合颜色与形态特征的杂草识别方法。在颜色空间YIQ,选取I作为特征量并用改进的最大类间方差法分离植物与背景;在颜色空间HSI,选取I的同质性量和S作为特征量进行多层同质性分割分离小麦与杂草;最后结合形态学特征开闭运算滤波及二值逻辑与运算获得杂草图像;通过模拟化学除草系统,从理论上评价整个系统的除草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杂草正确识别率达92.6%,单幅图像除草剂的减少率在35%~50%,小麦田的除草剂减少率超过
2007, 38(12):125-12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12.071231
摘要:阐述了基于DSP的鸡蛋破损检测分级装置。设计出以 DSP为核心的前端电路,包括声音信号检测与调理、多路选择开关和A/D转换电路以及后端电路,包括驱动和分级执行电路。验证了检测装置的检测与分级性能:好壳蛋判别准确率为93.22%;破损蛋判别准确率为85.61%;系统的总体检测准确率为89.2%。系统完成一枚鸡蛋的检测与分级所需总时间小于1 s,系统正常工作时可检测蛋
2007, 38(12):129-13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提出一种利用递阶结构的混合编码遗传算法与进化规划相结合优化模糊神经网络学习的新算法,利用该算法同时优化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剔除网络的冗余接点和冗余连接,提高网络的处理能力。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机械故障诊断模糊神经网络结构简洁,而且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
2007, 38(12):133-136.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利用LabVIEW构建了基于EMD与神经网络的内燃机气门间隙故障诊断系统。用490BPG型发动机在转速为1 200 r/min、无负荷时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经验模式分解EMD方法对气门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对分解得到的前4个固有模态函数IMF分别求其关联维数,将IMF1~IMF4的关联维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用4种工况的80组样本训练了内燃机气门故障诊断系统的网络模型。试验结果表明,20组测试样本的测试结果均与实际状况相一致,诊断准确率为100%,该系统能快速准确地识别内燃机气门间隙故障。
2007, 38(12):137-140.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针对传统CAD系统对机械产品概念设计过程支持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功能表面分解与重构的概念设计过程模型。模型包括功能层、功能表面层和结构层。通过引入功能表面作为功能和结构的信息载体,建立了功能、功能表面、结构之间的映射机制,实现了功能到结构的稳定映射关系,有利于开发计算机辅助工具来支持概念设计。以数控铣床为例验证了提出的过程模型。
2007, 38(12):141-14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以生产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Petri网为主要工具,提出了面向对象着色赋时Petri网(OCTPN)的建模方法。在以基本Petri网对生产物流各子系统建模的基础上,对制造加工与生产物流系统进行集成建模,建立了包括制造工艺模型和生产物流系统模型的层次化模型。最后,以汽车后桥车间的制造加工与生产物流系统为实例,建立了OCTPN模型,利用Petri网的活性、可达性等属性来分析该物流系统的现状,并用WITNESS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是活性的,不存在自锁, 提高了机器利用率,达到了预期效果。
2007, 38(12):148-15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因液压油液的温度、压力及油中已溶解或未溶解的空气量等因素变化时,油液的特性会发生非线性行为变化,从而影响液压系统的性能,为此对液压油的综合特性进行了研究。推导出溶解了空气的液压油液密度及油中空气含量随油液压力、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应用Matlab软件编制的仿真程序,对液压油的非线性特性进行了大量仿真计算,并讨论了影响液压油密度、体积弹性模量的因素。
2007, 38(12):152-15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为了找出影响液力变矩器传动效率的原因,为进一步改善变矩器的性能和设计制造水平提供理论依据,通过Fluent对变矩器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分离求解器,绝对速度方程,标准k-ε模型,标准壁面函数,二阶迎风离散格式,SIMPLE算法,压力进口和压力出口,并使用混合平面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内流场的分布情况,并计算出变矩器的原始特性,最后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最大误差不超过5%,证明了三维计算的正确性。
2007, 38(12):156-159.
摘要:对带有吸声材料的复合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声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与计算,比较了吸声材料紧贴穿孔板和吸声材料紧贴刚性壁时吸声结构的吸声性能,分析了吸声结构的参数对吸声性能的影响,为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将复合穿孔板吸声结构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取得了良好的降噪效果。
2007, 38(12):160-16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12.071239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型小波包变换的多尺度降噪方法。采用卷积型小波包变换,克服了传统小波包变换数据点数随分解尺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减小的问题;改进了噪声方差估计方法,较好地保留了信号的主要细节;采用了新的阈值函数,其表达式简单易于计算,同Donoho软阈值函数具有相同的连续性,且克服了软阈值函数中估计小波系数与分解小波系数之间存在着恒定偏差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新的降噪方法有效抑制了在信号奇异点附近产生的Pseudo-Gibbs现象,在降噪精度上优于传统的小波包降噪方法。
2007, 38(12):165-16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分析了由一级普通圆柱齿轮传动和一级双环减速传动构成的新型两级同轴环式减速机的结构特点、传动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制造了样机,采用ADAMS软件,建立整个减速机传动系统刚体动力学模型,对关键受力部件——转臂轴承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采用接触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两级内外啮合齿轮副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在齿轮传动实验台上对该减速机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表明该减速机的传动效率达94%,振动达国家B级水平。
2007, 38(12):169-17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12.071241
摘要:根据形状误差定义及数学规划理论,建立了形状误差包容评定的统一的非线性规划模型,指出了这模型实质上是多目标优化的问题。再将该优化问题转化成单目标优化问题,并对该问题提出了用逐次二次规划的解法(SQP法)。由于模型是凸的,在求解中SQP法又能保留非线性的信息,因此评定过程对初始参数的要求低,且稳定、可靠、效率高。几个算例的验证结果均符合凸规划全局最优判别准则。
2007, 38(12):173-176.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利用ANSYS/LS-DYNA进行了金属切削过程的模拟研究,模拟了切屑的形成过程,得到了变形区应力和应变分布,并研究了残余应力和切削力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在第1变形区和第2变形区,应力、应变较大,且较集中,前刀面的最大应变出现在距刀尖一定距离的地方;在切削过程中,切削力逐渐增大,最后保持在某一个值附近波动,达到稳定状态;在加工表面上存在着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变,且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变随着与刀尖和已加工表面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2007, 38(12):177-180.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在声光调Q二级管泵浦固体光源(DPSS)Nd∶YAG激光器基础上,采用“单脉冲同点间隔多次”激光微加工工艺,对灰铸铁材料表面进行微造型加工。分析了激光波长、光斑距离、重叠面积系数及重复频率对微造型质量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该工艺能有效防止金属熔融和重铸现象,获得较为理想的微腔形貌和表面质量。分析了微加工断面形貌,表明微腔(槽)表面留有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的硬化层。通过4L88型柴油机激光珩磨缸套的性能试验研究表明,与普通平顶珩磨缸套相比,采用激光珩磨缸套,柴油机机油耗降低39.3%,漏气量降低
2007, 38(12):181-18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表面冲击坑深度和残余应力大小是评价激光冲击强化效果的两个重要指标。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激光冲击强化2024-T3铝合金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模拟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处理,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数值模拟的冲击坑深度和试验值相差为5.78%,模拟的表面残余压应力的最大值与试验所得的数值偏差为
2007, 38(12):185-18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将马氏体相变与强塑性变形工艺相耦合,开发了基于等通道角挤压快速制备亚微米级中碳钢工艺。试验采用45号钢,就淬火态在不同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条件下进行挤压。试验结果表明,由马氏体相变得到的过饱和铁素体为动态再结晶和应变诱导碳化物析出作了能量和组织准备,并在一定的回火温度下进行等通道角挤压使位错密度快速增加,实现了动态再结晶,形成了细小晶粒,同时应变诱导碳化物从过饱和的铁素体中以弥散形式析出,使亚微米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细小碳化物。这种组织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550℃退火30 min后,晶粒尺寸仍保持在
贾洪雷 , 马成林 , 刘昭辰 , 杨青 , 李广宇 , 刘晖
2007, 38(12):190-19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分析了北方旱作农业的现状,提出了适合东北垄作区的三年轮耕法和西北黄土高原区的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技术,并对其进行了试验。东北耕法:秸秆还田使土壤含水率提高10%,土壤有机质3年提高0.06个百分点,土壤容积密度降低0.09 g/cm3,深松使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26.2%,少耕精播土壤含水率提高3个百分点;西北新耕法:冬小麦蓄水率提高18.5%,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5.6%;春玉米在0~10 cm土层,含水率提高3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47.6%。2年连续秸秆还田试验,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加0.05%~0.1%,全氮质量比增加
2007, 38(12):195-198.
摘要:在分析受控激光喷丸强化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激光喷丸强化力学效应的物理模型和残余应力的弹塑性模型,分析了激光喷丸强化诱导残余应力的特点,研究了残余应力大小和深度与激光喷丸工艺参数的关系。通过调整激光参数及工艺条件以控制残余应力场的分布, 并根据残余应力场的分布判断激光喷丸强化效果,保证了受控激光喷丸强化后工件的疲劳寿命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
2007, 38(12):199-200.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运用GPS实时差分定位技术原理,利用RTK五轮仪样机,测出汽车运动的轨迹和速度等运动性能参数;用运动学理论建立前轮上一点与车身质心之间的运动关系,推导了汽车的操纵稳态性评价指标;试验结果与用传统仪器LC-5100型光电五轮仪和QCW-2型汽车动态测试系统所得试验结果接近,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
2007, 38(12):201-20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结合基于实例推理的流程,研究了基于实例的设计在占机械设计中绝大部分的变型设计中的应用。从分层组织结构以及功能、行为、结构3个方面特性研究了实例存储的表示,采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来描述新问题与各个实例之间的模糊相似顺序,有效地解决了实际应用中大量的定量属性和混合属性的实例检索问题,探讨了基于实例推理技术在农业用泵设计中的应用,采用IDEF0方法从功能角度对潜水泵设计进行任务的抽象分解,从抽象的设计任务类派生出若干子设计任务类,给出水泵设计新问题和3个设计实例并进行了实例相似性判断,为下一步实施基于实例推理的农业用泵设计系统作准备。
2007, 38(12):205-20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离心叶轮内流场的流动规律是泵的扬程、效率等外特性指标的决定因素。以PIV测试系统在一自行研制的透明离心叶轮内多工况测试了相对速度分布。以大量实验数据为依据,总结了叶轮内流场一些流动规律,并以理论方法分析揭示了这些规律的力学原因。
2007, 38(12):208-21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为满足农田水利等行业对污水泵整机可靠性越来越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在建立污水泵轴有限元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先通过ANSYS静力分析找出轴上所有危险点,再对这些点进行ANSYS瞬态动力学分析找出其最危险点,并导出分析数据计算最危险点的应力极值,最后用半径向量法计算出泵轴的可靠度。
2007, 38(12):212-21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从工业用液压系统换向阀的结构设计、所用液压介质类型等技术出发,分析影响换向阀各方面稳定性能的因素,针对性地设计出一种微灌系统过滤器用的新型换向阀——水压驱动反冲洗阀,通过介绍产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反冲洗时所需驱动力的计算方法,并结合过滤器的正常压力条件,对驱动力进行了校核,得出水压驱动反冲洗阀在0.18 MPa以上的水流压力下即可正常工作,满足产品靠过滤系统管路的自身压力实现反冲洗的要求。
2007, 38(12):215-216.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水稻芽种脆性大、含水率高、强度低,现有的水稻播种机大都不能满足直播要求。播种机的排种器采用偏心机构,由种轮带动推种杆、连杆等运动,偏心轴固定不动,推种杆在种轮中伸缩,推种杆与种轮形成的型孔深度随推种杆的运动而变化,从而实现播种机的精量排种。室外试验表明,播种破胸芽种时每穴1~3粒种子合格率达95%以上,破碎率低,能满足水稻芽种的精量播种要求。
2007, 38(12):217-21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耕整机在作业过程中的耕深、耕宽及行驶稳定性是影响耕作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从1ZS-20型耕整机田间作业的受力情况分析了影响耕作质量,如耕深、耕宽的稳定性因素,对耕整机的田间行驶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给出了理论数学模型,并计算出相关参数范围值。
2007, 38(12):220-22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为了解决苦荞麦的脱壳问题,采用砂盘式、浸湿-砂盘式和浸湿-橡胶盘式脱壳方法,就影响脱壳的因素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浸湿-橡胶盘式脱壳方法对苦荞麦进行脱壳,在浸水时间为7 min、水的温度为25℃、磨盘间隙为2.7 mm、磨盘转速为1 092 r/min时,其整、半仁率可达
2007, 38(12):223-22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以辣椒干燥品质为评价指标进行辣椒热风干燥的正交试验,分析了辣椒热风干燥工艺参数对辣椒干燥品质的影响,得到辣椒干燥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热风温度50℃、风速1.4 m
2007, 38(12):225-22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根据研制的营养钵茄苗嫁接机器人的机构及嫁接工作流程,设计了嫁接机器人的单片机控制系统。采用2个单片机分别控制砧木处理机构和穗木处理机构,开发了相应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实现了砧木处理和穗木处理流程的并行操作。2个单片机之间利用通信方式完成嫁接作业,并且进行了整机调试实验。实验表明,设计的控制系统稳定可靠、成本低,提高了嫁接的速度和效率。
2007, 38(12):229-23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12.[sequence]
摘要:研究了由计算机、CCD摄像头、光电传感器、PLC、电磁阀、空气压缩机等组成的球形水果实时分级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系统由PLC接收光电传感器信号后,确定水果位置信息,然后控制计算机采集图像。当计算机发出控制信号后,通过PLC控制电磁阀进行吹气动作。样机试验表明,当通过计算机把水果等级信号传递给PLC后,电磁阀的吹气动作能有效地把水果吹下输送线,试验中准确率达到
2007, 38(12):232-234.
摘要:提出以拉深区速度波动量、拉深速度、拉深深度、拉深角作为评价压力机八杆内滑块机构性能优劣的指标。根据机构优化设计理论,用步长搜索法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出多组评价指标均优于原机构的方案,并且最大压力角比原机构减小6.4°,其运动学性能超过原机构水平。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德胜门外北沙滩1号6信箱
邮编:100083 传真:64867367
电话:64882610 E-mail:njxb@caams.org.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农业机械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